Monday, January 4, 2010

穿履的學問 足下豈可無靚鞋 -鄭經翰(轉貼)



Sept 2, 2009



上一代的香港人,對於已故伶王梁醒波的名曲「擔番口大雪茄」,無不耳熟能詳,要充生哂認經理,在先敬羅衣後敬人的十里洋場香港,當然要西裝夾履,行頭十足。


西裝人人知道是甚麼,幾十年下來,港人也算學懂了穿西裝,早兩期我也有撰文談述穿西裝的學問。履就是鞋,老香港應該記得以前有一個皮鞋廣告「喜有此履」,賣的就是皮鞋。可是,穿鞋之道卻甚少人認識,即使西裝骨骨的紳士,往往也不懂穿鞋,更不注意鞋款。常見的情況是上身穿得身光頸靚的男士,下面的皮鞋卻出賣了他,兩者完全並不匹配,甚至相互抵觸。有些人可以一身禮服,穿的卻是便服鞋,有些明星甚至穿上波鞋。近年新發彩的大陸暴富更誇張,上身穿名牌西裝,竟然腳踏膠底鞋,簡直令人發噱,啼笑皆非。


老一輩相人眼光獨到,不單是先敬羅衣後敬人,而且是看人先看鞋,單看閣下足下鞋履如何,便知道主人是何出身,屢試不爽。


正如西裝一樣,穿鞋也是英國人舶來的文化,已故的鄔維庸曾經嘲諷本港深受殖民地文化薰陶的法官為「假髮紅衣漆皮鞋」,可說是活龍活現的生動寫照。所以以前的差館,除了請人洗衫外,也有專人擦皮鞋,幫辦腳上的皮鞋,對對都擦得閃亮,正是英國皮鞋文化的體現。


目下港人都只懂著名牌皮鞋,但其實很多都是名牌協同效應下的產品,並非皮鞋專家。


真正識著鞋的人都知道,一流的皮鞋正如一流的西裝,都要度身訂造,買現成名牌皮鞋已是次一皮。製造皮鞋分為兩大派:其一是英國,著重用料和手工,加上英國人的實用主義文化,耐用也是必須的條件,所以皮鞋多是闊邊,鞋底、鞋踭全部可以多次更換,因而耐穿;其二是意大利,以款式時尚取勝,鞋身相對較窄。


英國造鞋最著名是Lobb,創辦人John Lobb在十九世紀開店,最初他為礦工造鞋,鞋踭挖空,可以收藏偷出來的金石。一九七六年,剛剛一百年歷史的Lobb賣了給法國的名牌Hermes,唯獨保留擁有倫敦本店,專門只度身訂造而不賣鞋的鞋店,與Hermes集團無關。現時Lobb在全球七個國家有十三間店舖,亞洲的東京和香港中環都有分店,造鞋以外,都有賣鞋。


和一般皮鞋所用的皮比較,所有Lobb造的鞋都用牛皮最表層的0.6mm,而一般皮鞋則用5-8mm 的皮。用最表層的皮,是因為紋理有序,較透氣及柔軟。在鞋的受力位,如鞋頭、鞋踭等,Lobb則以多層皮製成,令鞋型不易變形。Lobb造的鞋,因全以人手縫製,可換鞋底。鞋底前腳掌位置,則內藏水松木,減輕雙腳承受的震盪。Lobb用近牛臀部的皮造鞋,鞋底的線位隱藏,鞋底的邊位也是人手刨的,一隻鞋要花上個半小時。


Lobb賣的鞋最便宜也要一萬港元以上,在香港也可訂造,需時九個月。師傅每年的三月、七月及十一月會來港,第一次為度腳,除一般的數據,如腳掌大小、腳掌厚度外,師傅亦會留意客人的根位及腳踭的弧度等;第二次為fitting試demo,師傅會待客人試穿鞋板後,鎅開鞋面,觀看腳與鞋的位置,再作微調。單是這個鞋板,已靚過不少名牌鞋,但試後卻會丟棄;第三次取鞋,如有問題,可再修正。


Lobb製造的鞋名滿天下,英國皇室全是它的顧客。吾友鄧永鏘爵士曾經拿雙中國功夫鞋到Lobb造皮鞋,索價四千鎊,而單是補鞋底,也要一千鎊。


意大利造鞋最著名則數Berluti,創立於一八九五年,至今已有一百一十四年歷史,現時的掌門人為女性Olga Berluti。


Olga可說是 Berluti的靈魂人物 Berluti,創製出patina這項獨特皮革轉色技術,多款經典系列包括重新經Olga修改的Club系列的三孔眼綁帶鞋、Andy Warhol輕便鞋、活現美國牛仔神話的單側套索綁帶鞋、Olga III、Ultima、受日本潮流文化影響觸發靈感的穿刺、紋身鞋等。


Berluti目前亦已變身成為法國名牌,分店遍佈世界各大城市,包括巴黎、倫敦、日本、米蘭、莫斯科、紐約、拉斯維加斯、三藩市、韓國、香港、北京、天津、杜拜、伊斯坦堡等。


皮鞋的顏色和造型是Olga造鞋的鮮明風格。在八十年代,她發明了「moon」,這是對皮革的一種漂白作用。她還掌握了patina技術,就是將Berluti 專用皮革Venezia 轉色的獨特方法,使得她獲得至今不為人知的明暗色調與顏色深度的技巧。一九六二年,Olga 更親自為當時非常有名的藝術創作大師安地華荷(Andy Warhol)設計一雙獨特的皮鞋,她精心挑選了倔牛皮為材料,設計以一條粗厚的凸邊橫貫整個鞋面, Andy Warhol非常欣賞這雙皮鞋的創意。除此之外,她的擁躉包括大導演維斯康堤、法蘭仙納杜拉、溫莎公爵、中田英壽、迪比亞路等。


Berluti每對鞋售賣也是至少萬元以上,顏色可以任揀,皮鞋還可以紋身,繡上任何風格。Berluti每年會為會所會員舉辦一至兩次的擦鞋大會,與會人士大飲香檳之餘,互相交流心得。


Patina的環節最為重要。這是一個充滿歷史悠久姿態的忠誠儀式。他們拿去檯布,準備鞋油,手指纏上一小塊威尼斯亞麻布,然後所有的男士便會脫下他們的皮鞋放在桌上。在Olga的指導下,他們開始按摩皮鞋,擦亮皮鞋。一些較傳統的,會以水來按摩皮鞋;其他還有少數男士,會沾一點點的香檳來按摩。這個一年一度的Patina盛會,是特別預留給最出色的會員,據聞明年可能來港舉辦。


香港也有土產名店,就是位於中環太子大廈的高和,所有鞋全是度身訂造,手工精細。要追溯歷史,高和遠於一九二五年便在上海創辦,老闆劉洪義的表叔跟一位日本師傅學做皮鞋,其後自立門戶。劉洪義因家鄉水災投靠表叔,繼承了這門手藝。當時高和的顧客全是國民黨高官和巨賈如包玉剛、董浩雲等商界名人,一對皮鞋的造價相當於打工仔五個月手工,完全是身份的象徵。時至今日,高和的客戶仍不乏達官貴人,李嘉誠、陳廷驊和美心集團的伍舜德,以及建築大師貝聿銘,都經常幫襯,可見高和的江湖地位。


不過,說到底,著鞋要舒服,造鞋以外,最重要的還是鞋墊。由於人人腳型不同,有些人更有足患,可能要有專人訂造的鞋墊,才會著得舒服。有關鞋墊的選擇和訂造,本欄以前亦有介紹(2008年10月29日第270期),大家要造對靚鞋,最好拿著鞋墊去做,相信Lobb和Berluti,以至高和都無任歡迎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